選舉制度修補漏洞 提升質量民主進步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以2895票贊成,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現場響起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決定規定,選委會人數增至1500人,立法會議席增至90席;選委會職能除了選出特首外,亦會選出部分立法會議員及提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這次選舉制度的改革,修補了選舉制度的漏洞,將令香港政治減少內耗,穩定發展,又體現了均衡參與,擴大了代表性,令香港的民主政治更有質量,這是香港民主政治的一次進步發展。

人大決定共九條,選委會的職能除了選出行政長官外,還選出部分立法會議員以及提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選委會由1200人增至1500人,其代表性得到增強。選委會的組成由4個界別變5個界別,也更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

5個界別中,第一、第二界別代表的是商界和中產階層的利益,也反映出香港的經濟發展以金融業、工商貿易業及專業服務業為重的特色,反映的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第三界別,首次出現基層代表,還有勞工和宗教等界,代表的是香港的中下階層利益,第四界別是立法會議員及地區組織代表,這部分是代表市民參與社會管治的代表,第三、第四界別反映的是香港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五界別是港區全國人大、政協及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是香港參與國家事務,促進與內地聯系的代表,反映的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需要。

由此觀之,改組之後的選委會,比原來的選委會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出香港社會的現實。選委會的委員,也是經過選舉程序,由各界別選出的具有代表性,有能力,有經驗的人士,能夠更好地反映出不同界別的訴求,能更好地照顧香港整體的發展利益和長遠的發展需要。因此,改組選委會體現社會各界均衡參與,增加了社會代表性,民主質量得到實質的提升。

人大決定又規定,立法會議席增至90席,議席分別由選委會、功能組別和分區直選產生,這一設計也顯得較為合理。過往只分為地區直選和功能組別,地區直選變得民粹化,而功能組別則過於注重各自界別的利益,令香港的民意未能得到較好的表達。改組後的立法會,選委會的主要職能是選舉產生特首,主要着眼於香港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地區直選可以照顧地區發展和不同市民的利益,功能組別則照顧各界別的利益,這種設計更為理想。

決定同時又規定設立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並確認選舉委員會委員候選人、行政長官候選人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香港現有的選舉制度,對候選人的資格審查存在很大的漏洞,基本法、國安法都有規定,要求參選人要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但是,現有的機制既無法將不符合這些要求的人排除出參選人和當選人之列,亦無法監察在參選、當選和履職過程中存在的假宣誓,假擁護,假效忠的問題,亦未能監察取得參選資格,以及當選後的人,是否忠實地履行誓約。

因此,設立資格審查委員會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大大地減少反中亂港分子魚目混珠,透過參選,進入香港的政治架構的可能性,可以保障香港政治的穩定和安全。

香港政治存在的許多問題,過去幾年中,在2014年和2019年的社會動亂中集中地暴發出來,其中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選舉制度存在漏洞,讓反中亂港分子可以透過選舉進入政治架構之中,破壞政府施政,破壞社會的繁榮穩定,破壞「一國兩制」。也令外國勢力得以插手香港內部事務,利用香港損害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人大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就是從制度改革入手,修補這些漏洞,確保「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得到切實地落實,這是確保香港「一國兩制」能夠繼續施行下去,能夠行穩致遠的重要舉措。從人大決定的具體內容看,這次改革,不僅僅是修補了漏洞,更加着眼於香港的長遠發展,為香港制定了更符合社會實際情況,更加能夠照顧到社會各層面,各階層市民的需求的制度,毫無疑問,這是香港民主政治發展的進步。透過這次改革,可以預期,過去長期困擾香港的政治內耗將大幅度地減少,香港可以實現平穩健康地發展。

最新文章